文章导航:
- 1、发生车祸,酒驾司机换人顶替怎么办
- 2、如果酒驾开车撞人然后叫别人代替罪行最高赔偿跟责任是多少?
- 3、朋友开车撞了别人的我去帮他顶替,到时候我会承担什么有点法律责任?
- 4、酒驾撞人致死后逃逸,隔天自首,该怎么判?
- 5、2015年酒驾撞人找人顶替承担什么责任
发生车祸,酒驾司机换人顶替怎么办
1、是否存在顶替,要有确凿的证据,如果交警经过调查无法认定事故当事人有顶替的情形,那么顶替的事实就不能成立。
2、如果有证据证明确实存在顶替,可能会影响事故责任的认定,比如被替换的驾驶员无驾驶资格、存在酒驾等情形。如果不存在上述类似情形,即使替换驾驶员,也不影响事故责任。
3、事故责任是确定当事人的民事责任(民事赔偿)、行政责任(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刑罚处罚)的基础。
如果查明了顶替的事实,所有的法律责任当然要由原先的驾驶员承担,对于顶替人来说,他是不承担事故责任的,他要承担是另外一种法律责任,包括事故当事人一旦构成交通肇事犯罪其本人构成包庇罪的刑事责任。
扩展资料:
刑事行政处罚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增加,首次将醉酒驾车这种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于5月1日正式实施。
具体规定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的界定标准为: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高于或等于80(含)毫克。
这也意味着,今后凡是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旦被查获,将面临着最高半年拘役的处罚。其性质也由过去的行政违法行为衍变为刑事犯罪行为。
而公务员醉驾几乎等同于砸掉自己的“铁饭碗”。《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17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修正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酒驾
如果酒驾开车撞人然后叫别人代替罪行最高赔偿跟责任是多少?
酒后驾驶撞人一般是负全责,看具体情况而定(如对方存在逆行、闯红灯等违规情况除外),主要依据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认定事故书承担责任。 交通事故全责方承担全部损失的赔偿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首先由交警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认定。由交强险承保的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限额内赔偿,超额部门,再由对方根据责任认定情况赔偿。保险公司及对方需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住院护理费,住院伙食费,交通费。造成伤残的经伤残鉴定后根据残级确定赔偿伤残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赔偿金等。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在赔偿项目方面和赔偿标准方面贯彻了全面赔偿的原则。其中赔偿项目方面增加了康复费、后续治疗费两项,并用“残疾赔偿金”代替“残疾者生活补助费”。具体体现在《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 (一)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二)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赔偿项目除第1项外还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三)受害人死亡的赔偿项目包括:除第1项费用外,还包括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建议 通过 此;fr=index 法律咨询吧平台,还不如直接请教 当地的交通律师,去清楚的知道了解当地 这方面的赔偿标准和情况是怎样的,因为每个地方的赔偿情况是不一致的
朋友开车撞了别人的我去帮他顶替,到时候我会承担什么有点法律责任?
建议不要去,如果严重就会构成包庇罪。假如朋友酒驾撞人然后顶替的人当然是有法律的责任,一般会以伪证罪来进行处罚;同时对于酒驾者不仅要承担自身酒驾的行为,还要承担找他替他罪名的行为,对于酒驾肇事者一般会进行加重处理的。
法律分析
为酒驾肇事者替罪的,涉嫌伪证罪,承担刑事责任。酒驾肇事者涉嫌两个罪,即涉嫌交通肇事罪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数罪并罚,承担刑事责任。1、为酒驾肇事者替罪的涉嫌伪证罪:为酒驾肇事者替罪,隐匿酒驾肇事者罪证的,涉嫌伪证罪,负刑事责任。2、酒驾撞伤人涉嫌交通肇事罪的情形: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酒驾造成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按交通肇事罪刑罚。不符合该情形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3、酒驾撞伤人涉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情形: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酒驾造成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以贿买方式指使他人为自己交通肇事的事实作伪证,并由他人为自己顶罪的,涉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醉驾撞伤他人,那么就是属于违反了交通肇事罪,但对于当事人没有承担自己的过错,还找他人进行承担的话那么必定就会接受到处罚,从而顶替他人的也会受到相应的责任,重者也会坐牢的,所以,案件的处理都是有法律流程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
酒驾撞人致死后逃逸,隔天自首,该怎么判?
酒驾撞人逃逸后自首会怎么处罚?
有的时候,行为人酒驾撞人后当时可能因为害怕或者报着侥幸心理逃逸了,但是清醒过来觉得逃是逃不掉的,还不如去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因此就又去公安机关自首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呢?下面跟随找法网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酒驾撞人逃逸后自首会怎么处罚
一、酒驾撞人逃逸后自首会怎么处罚
《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酒驾撞人属于交通肇事的行为,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由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肇事人的法定义务,而肇事人没有履行义务,因此虽然可以认定为自首,但在决定对其是否从宽、从宽幅度时要适当从严掌握。
总而言之,由于酒驾是酌定从重处罚情节,酒驾撞人逃逸后自首的,会根据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况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二、酒驾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怎样的
1、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的罪名,这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客观表现为实施了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它同侵犯人身权利的杀人罪、伤害罪以及侵犯财产的贪污罪、盗窃罪等有显著的不同,危害公共安全罪包含着造成不特定的多数人伤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危险,其伤亡、损失的范围和程度往往是难以预料的。因此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普通刑事犯罪中危害性极大的一类犯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在法律上包括了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醉酒驾车一次性撞击造成特别重大伤亡的,客观上基本具有与放火、决水等四种行为相当的危险性、破坏性,故有理由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但实践中具体案件的情形较为复杂,尚不能仅因造成特别重大伤亡后果就认定行为人当时出于故意心态,因而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还要综合案件的具体情节来认定。
醉酒驾驶机动车肇事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点没有疑义,但在何种情形下可认定为该罪,则常常引发很大争议。
三、酒驾逃逸致人死亡应该判多少年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解释】本条是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
根据本条规定,构成本罪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本条规定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任何人只要从事对机动车船驾驶的,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当然实际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
2.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过失。如果行为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则应按其他有关条款定罪量刑,不能适用本条。
3.行为人必须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法规的行为。
4.行为人的行为必须造成了重大事故,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才能构成本罪。
本条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档处刑,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以上就是酒驾撞人逃逸后自首会怎么处罚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如果行为人酒驾撞人的行为被认定为是犯罪的话,那么逃逸会使得法定刑升格,但是由于行为人又有自首的情节,因此相应地可以减轻、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2015年酒驾撞人找人顶替承担什么责任
这里有两个罪名酒驾撞人找人替补后投案,一个是酒驾酒驾撞人找人替补后投案,视后果不同罪名不同。有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等等酒驾撞人找人替补后投案,二是招人顶替酒驾撞人找人替补后投案,会构成妨碍司法罪、伪证罪等等。
发布于 2022-07-15 15:45:47 回复
发布于 2022-07-15 23:38:08 回复
发布于 2022-07-15 20:37:34 回复
发布于 2022-07-15 16:29: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