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航:
七上地理红海为什么会变大
海洋地质学家普遍认为,红海可能是地球上最年轻的海域之一。在印度洋洋底,洋中脊穿过整个印度洋,一直向北伸展,到查戈斯群岛附近,再向西转,并以索科特拉大断裂的形式拐人亚丁湾;而另外的一个大断裂谷,则直达红海的中部。这个断裂带以直角向东延伸,并且一直延伸到约旦河谷,直到死海。
人们有充分证据推断,这是以但噶呢喀湖为最终点的非洲断裂谷的延伸部分。当这个大断裂谷在进入红海中部时,它的最大深度是2300米:在沿断裂带上,有广泛的火山和岩浆活动。来自地壳深处的玄武岩——超基性熔岩浆,通过这条通道.不断向上涌,把断裂带的两侧大陆块,向两边推去,使裂谷不断扩大。固此,科学家们断言,红海可能是一个未发育成熟的大洋。
红海真的能变成一个大洋吗?许多人持怀疑态度。因为,在世界各地已发现一些大的裂谷,如,德国的莱茵裂谷、俄罗斯的贝加尔裂谷、美国中部的里奥格兰德裂谷、横切日本列岛的中央裂谷、纵贯菲律宾的菲律宾大裂谷等,这些裂谷不少与东非裂谷规模不相上下,有些与大洋中央海岭也有联系,如有的以湖泊形式出现,有的为断裂山谷,有的它本身就是边缘海。如果按照前面的逻辑解释,这些大的断裂带都要变成新的海洋?显然从道理上讲不通。
再一点是,红海或者是东非大裂谷正在不断扩张,那么,这种不断扩宽的内应力是什么?对于这一点,科学家们的认识还下一致。有的认为,炽热的软流圈物质的上涌,是大陆的分裂的基本动力。但是,另一种学者的看法是,大陆的分裂是岩石圈板块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应力造成的某一板块破裂所致。软流圈上涌,是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起因,更不是动力。
显然,在洋壳板块构造运动应力的基本理论尚未解决之前,讨论红海可能会扩大为未来大洋的说法,只是研究海洋扩张的一种根据。还不能武断他说,它是唯一的结论。
从地图上看,地中海位于干旱地区。这里终年气温高,气候干燥,降雨量少。据资料统计,地中海地区年蒸发量超过了年降水量与江河径流量之和,听以有人推断:如果没有大西洋海水流入地中海,也许不用1000年的时间,地中海就会完全干涸,重新变成干透了的特大深坑。目前,大多数的海洋地质学家认为,在1500~2000万年前,那时的地中海,包括黑海和里海在内,都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相沟通。它们之间都有进行海水交通的广阔水道。
然而,到了700一800万年前,因这一地区发生造山运动,喀尔巴阡山脉和欧洲、非洲与亚洲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地中海发生崩裂。结果,崩裂的地壳,使被割裂出去的海盆变成了沙漠。虽然法国的罗纳河、埃及的尼罗河不断有淡水注入地中海,但由于蒸发快,一滴水都难以存储。
运用现代的钻探取样技术,人们发现:地中海海底分布着许多盐丘。在未固结的现代沉积物下面,有坚硬的蒸发盐层。于是,人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就是当时地中海干燥脱水的证据。由于地中海的海水不断蒸发,浓度越来越大,以致在其海底沉淀了上百米的盐床。深部盐层受到挤压,涌升到上层的沉积物成为一座座盐丘。
千百万年来,一直流入地中海的罗纳河和尼罗河也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根据钻探资料和地震剖面资料分析,覆盖在罗纳河谷上的现代沉积物,要比后来覆盖上的沉积物深915米。整个地中海由于蒸发量超过了降水量与江河径流量之和,其表层海水的盐度要比大西洋海水的盐度高得多,这些高盐水比重大,它们从300多米深的直布罗陀海峡流出,进入大西洋后,就下沉到约千米深的平衡水层,而且能流入大西洋数千千米之外。
另一方面,大西洋海水又从其表层流入地中悔,作为从地中海流出的表层水的补偿。这些大西洋海水流入地中海之后,经蒸发而冷却,又沉入地中海的深层,地中海的水体就这样循环不息,保持住自身的平衡。有人测算过,整个地中海的海水更新一遍,大约需要70年的时间。由于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海槛太浅,两者的水交换也仅仅表现在表层水。因此,地中海是世界上营养盐类最贫乏的大型水域。
从地质构造上讲,地中海真有一天会消失吗?地中海一旦消失,其周围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又会是什么样子?地中海海底的盐丘被视为是地中海曾经干涸的证据。然而,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它是地中海海底岸层中固有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如此深厚的地中海深层盐层从何而来?
从气候的角度看,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水交换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一地区高温、干旱,造成了地中海地区蒸发量远远超过其降水量和江河径流量。但是,从现代研究海洋的成果看,陆地上的气候多受海洋热能量输送的制约,海洋常常因为其贮热量大而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例如,黑潮就改变了中国南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的气候。为什么在地中海,这种影响则不明显呢?在地中海,气候影响海水交换的机制、海气热交换机制、盐交换机制等是如何进行的?这些都是科学家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
美国驻军的查戈斯群岛到底属于谁?为啥毛里求斯一直向英国索要?
近代世界有不少岛屿的归属问题,都能与英国能扯上关系,这与它曾经依靠海洋称霸世界,打造了最大的殖民日不落帝国有直接的关联。像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西班牙1713年永远割让给英国,从此这个重要军事基地就被英国占领。虽然西班牙一直索要,但至今无果。
无独有偶,在位于印度洋中心的查戈斯群岛,也有过类似直布罗陀的经历,毛里求斯一直在向英国索要,甚至闹到了联合国,在2019年5月22日,联合国大会曾以116赞成6反对的压倒性优势,要求英国在半年内把查戈斯群岛移交给毛里求斯。但时至现在一年过去了,英国人根本不理这个茬,没有一点归还的意思。
那么,有这么多国家都赞同英国归还查戈斯群岛于毛里求斯,为什么英国人一直拒绝而且不归还呢?这当中有怎样的过往?下面,我们就共同追溯历史来理一理查戈斯群岛归属的来龙去脉。
位置重要
查戈斯群岛面积不大,不过60平方公里,但是小岛屿多如牛毛,大约有2300多个岛。由于群岛位于印度洋中心,恰好远离台风经过的路径,因此具有重要战略价值。这里现在是美军在印度洋上唯一的军事基地。
说它战略位置重要是因为与波斯湾的石油运输有关。波斯湾的石油主要运往西欧与东亚。而从波斯湾运到东亚的油轮,是回避不了马六甲海峡的,而查戈斯群岛正好位于波斯湾与马六甲海峡的中间,往北是著名旅游岛马尔代夫,再往北就是印度。
往西是非洲大陆的东海岸,往东是印度尼西亚,东南是澳大利亚。还有就是有些巨型轮船不方便走苏伊士运河时,就得绕道南非的好望角。而查戈斯群岛就在波斯湾或东亚的轮船去南非好望角的通道上。所以,查戈斯群岛有“印度洋上的十字路口”之称。
英国购买
历史上,查戈斯群岛曾是个无人的荒岛。16世纪葡萄牙人发现了查戈斯群岛,1786年法国人占领该岛,1814年英国人通过《巴黎条约》拿到了查戈斯群岛。为了方便管理,英国把它划入了下属的毛里求斯殖民地管辖。后来因查戈斯群岛距离毛里求斯太远,不便管理。这样在1903年,把查戈斯群岛升格同毛里求斯级别相同,不再受毛里求斯管理。
二战时,因英国与日本在东南亚作战,查戈斯群岛战略位置重要性陡增,查戈斯群岛便成为英国重要的军事基地。1961年7月,英国以同意毛里求斯自治为条件,提出毛里求斯必须承认查戈斯群岛归属英国,并给了毛里求斯300万英镑大约390万美元的补偿。这个数目对于当时的毛里求斯而言是一笔巨款。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英国拥有查戈斯群岛的主权。
美军驻岛
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越来越意识到印度洋对自己的重要性。美国人发现在印度洋中心的查戈斯群岛,而且在群岛的最南端,有一个面积27平方公里的迪戈加西亚岛。于是在1964年,美国就找到英国提出租用迪戈加西亚岛。
美国的战略眼光就是老辣独到,因为以查戈斯群岛为基地,西北是盛产石油的波斯湾,以及把石油运到欧洲的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东北是马六甲海峡、东南亚、日本、韩国。这样一来,就从这两个方向在战略上把苏联包围起来。
况且苏联在印度洋没有出海口,而且早在沙俄时期就一直想打通进入印度洋的通道。一旦苏联实现了这个目标,对美国不是一件好事情。而美国正在为此事一筹莫展之时,英国人以同意毛里求斯独立作为交换,硬是把查戈斯群岛留了下来,让美国的难题迎刃而解。于是,在1966年,美英签了一纸协议,就派人入驻迪戈加西亚岛。
索要过程
美国租借迪戈加西亚岛为军事基地后,由英国出面把原住民强行迁到了毛里求斯或塞舌尔。在查戈斯人多次要求下,美国和英国对他们的损失进行补偿。但与查戈斯人预期差距较大。再找美英要钱,都是不了了之。查戈斯人知道美国人和英国人都惹不起。
就这样,拖到了八十年代,毛里求斯一直没有忘记查戈斯群岛的事。他们觉得美英当时的一纸协议是无效的。毛里求斯提出的理由很充分,毛里求斯本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毛里求斯的非殖民地化并没有结束。就是因为查戈斯群岛还没有回归毛里求斯。
那时殖民地的非殖民地化,一直是联合国的重要工作之一。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毛里求斯的非殖民地化还没彻底完成。所以联合国很重视,就在2019年5月22日,联合国就此问题进行投票表决,结果有116票反对英国霸占查戈斯群岛的行为,要求英国在半年之内归还查戈斯群岛于毛里求斯。让美英难堪的是,反对票仅有6票。
归还前景
在非盟的支持下,毛里求斯把事闹到了联合国,并得到了联合国和多数国家的支持,但英国人根本没当回事。因为英国当年是花钱买下的查戈斯群岛,当时把钱收了现在又反悔,哪有这样的好事。况且在大航海时代,像这些荒岛都是谁发现就是谁的,尽管不是英国人先发现的,但英国与法国是通过条约获得的查戈斯群岛。所以应该说英国有可争议的主权。
还有国家博弈不光看有理无理,更重要的是看谁强大。毛里求斯和英国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查戈斯群岛早已经成为了英国的一部分,对于英国非常重要,而且还有美国驻军,所以英国根本不会让步。
再有联大对于英国和美国根本就没有约束力,他们从没有把联合国当回事。所以,毛里求斯索要查戈斯群岛就是一场闹剧。要回是不可能,如果想以此捞点油水,那就更是大错特错了。英国人、美国人那个是好惹的。
总之,占有查戈斯群岛,英国当年是花了钱的,而毛里求斯从完成非殖民化的角度索要也不无道理,虽然有联合国支持,但是面对两个强国、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耍赖,又能怎样呢?英国不能给,美国也不能撤,迪戈加西亚岛是美国在印度洋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有了查戈斯群岛这个基地,美国东边可控日韩、马六甲海峡,西边可控波斯湾、苏伊士运河,战略价值何等重要!这样重要的地方怎么可能撤出!
无理球斯属哪个洲及地理位住
毛里求斯共和国为非洲东部一岛国查戈斯群岛能住人,位于印度洋西南方,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与非洲大陆相距2,200公里。作为火山岛国,毛里求斯四周被珊瑚礁环绕,岛上地貌千姿百态,沿海是狭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脉和孤立查戈斯群岛能住人的山峰,景色颇为壮观。整个国土由毛里求斯岛和其查戈斯群岛能住人他小群岛组成,经历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殖民统治后,于1968年3月12日脱离英国殖民获得独立,岛上亦有不少华人。
毛里求斯曾是世上唯一住有渡渡鸟的地方,但该鸟已于17世纪末绝种。在非洲国家中,只有毛里求斯、利比亚和塞舌尔的人类发展指数被评为“高”级别。
印度洋西南部岛国。包括本岛及罗德里格斯岛、圣布兰群岛、阿加莱加群岛、查戈斯群岛(现由英国管辖)和特罗姆兰岛(现由法国管辖)等属岛。西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距肯尼亚的蒙巴萨港1800公里,南距留尼汪160公里,东离澳大利亚4827公里。海岸线长217公里。
毛里求斯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的毛里求斯,全年分雨旱两个季节,平均温度25℃。高原湖泊为岛民提供查戈斯群岛能住人了淡水资源。 毛里求斯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分夏、冬两季,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为夏季,此时,海水的温度较高,约为27℃,沿海的气温27℃,中部高原稍低,为22℃。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为冬季,沿海的平均气温要高一些,为24℃,中部高原稍低,为19℃,此时海水温度约22℃。全年气候温热。相对而言,这里每年的6至11月份气候较为凉爽,少雨,是最佳的旅行时间,而1至3月毛里求斯多雨,有时候还会有龙卷风,气候炎热潮湿。[3]
原为荒岛,1598年开始为荷兰人统治,称“毛里求斯”。1715年被法国占领,改名为“法兰西岛”。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改回现名。此后,英国从美洲、非洲、印度移入大批奴隶、囚犯和自由民到此垦殖。1968年3月12日宣布独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奉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1992年3月改行共和制。
制糖业是毛里求斯岛的主要经济支柱,自18世纪以来,甘蔗一直是毛里求斯的主要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占年耕土地的90%左右。在毛里求斯岛到处可以看到青翠的甘蔗田,有趣的是,几乎每一块蔗田里都有一大堆黑黝黝的石块,它们是当地人几个世纪以来移石开田,种植蔗林的见证。
美洲、非洲和印度的奴隶与契约劳工都为毛里求斯岛的垦殖和开发作出了贡献,还有一些华人也飘洋过海来到毛里求斯岛求生。如今,他们的子孙都聚居在岛上,不同肤色的人们讲着不同的语言,有各自的宗教信仰,承袭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各种族的人们之间关系融洽,和睦而友好。
全国分为4个大区和5个直辖市,区下设126个村。
查戈斯群岛有多少人?
查戈斯群岛:位于印度洋中部,是总称英属印度洋领地里总数达2300个的大小热带岛屿,露出海面的陆地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23平方哩),所在的礁盘面积则大得多。主岛是南端的珊瑚岛迪戈加西亚岛。构成:南端的迪戈加西亚岛,西南部的埃格蒙特群岛,东北部萨洛蒙群岛,北部多个群岛如佩鲁斯巴达纽斯群岛,等等。
一篇新闻记录稿
秘书长的新闻发布会记录稿
2005年1月14日,毛里求斯
--------------------------------------------------------------------------------
早晨好,女士们先生们。
感谢各位光临,很高兴有这么多人参加今天早晨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国际会议获得巨大成功,对此,我要向东道国毛里求斯的总统、总理和政府及人民表示感谢,这次会议的主题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之后,显得尤为重要。在主席台上,在我左侧的是会议秘书长乔杜里先生,我也要向他表示祝贺。
来到毛里求斯之前,我走访了遭受海啸袭击最为严重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遭受的损失极为惨重,毁灭与破坏如同梦魇,其情其景,真的无法以文字来描述。
但是,我也看到那里的人民在行动,他们齐心协力,重整家园,恢复生计。这一地区的各国政府同民间社会、私营部门和国际社会共同合作,投入到救援和恢复的工作之中。其情其景,令人鼓舞。
全世界仍在源源不断作出慷慨回应。我欢迎各方认捐,尤为重要的是,欢迎本周对联合国在日内瓦发出的紧急呼吁所作坚定承诺。
根据雅加达会议的呼吁,为了确保最大限度地统筹协调救援、恢复和重建工作,我已决定任命一位特使,我希望能于下周末之前宣布名字。
在毛里求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会议与会者人数众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表明,整个国际社会对这些国家所关注的问题也极为关切,并作出坚定承诺。这些问题包括环境脆弱性、经济规模小、远离国际市场、能源费用高以及废物管理等。
我非常高兴的是,这次会议对我提出的建立全球预警系统这一呼吁给予了热烈的支持。这一预警系统不仅包括海啸,而且还包括其他各种威胁,如风暴潮和旋风等。
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在海啸灾后问题上,但与此同时,我们切不可忘记世界其他地方存在的各种严重人道主义危机。
同时,在一些地区我们也看到了希望,如最近在阿富汗和巴勒斯坦成功举行的选举。
我们的注意力还集中在伊拉克1月30日选举前的局势上。很清楚,大多数伊拉克人渴望行使投票这一民主权利。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选举所需条件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
此外,我一直明确指出,若要选举能够像我希望的那样积极地推动伊拉克政治过渡,那么,选举就必须尽可能由所有派别参加。
尽管选举在即,仍然有必要向社会上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派别伸出双手,鼓励他们参加选举,特别是逊尼派阿拉伯人,这对于实现上述目标至关重要。我鼓励政府加强努力,我知道政府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我鼓励全体伊拉克人民行使投票这一民主权利。伊拉克要成功实现过渡,需要的是一个尽可能基础广泛的政府。
我现在回答你们的问题。
问:我是路透社的Bryson Hull。秘书长先生
秘书长:哪个组织?
问:路透社。参加会议的一些代表认为,使用的语言未免有些软弱无力,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和贸易领域。语言也许应该再强硬一些,对此你是否感到遗憾?第二,你对成功实施有几分把握?谢谢。
秘书长: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次会议的气氛以及各国政府讨论这些问题的建设性精神,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你来参加这种会议,你并非总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任何人也不能得到想要得到的全部,在我看来,最后使用的语言已经很好了。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与会者强调的是实施,他们似乎决心制定优先次序,并决心付诸实施,我希望国际社会也能在这方面提供支持。在我这方面,我们将大力宣传这些事项,并鼓励国际社会提供支持。
关于气候变化问题,显然讨论比较激烈,不过最后与会者还是就案文达成了一致意见,案文你已经看到,我认为大家对案文似乎满意。
不知道会议秘书长是否要补充。
乔杜里:有关气候变化一段,其中达成了范围广泛的协商一致意见,这也是我们的谈判目标。我们想缩小分歧,向前看,把目光落在实施上。所以,有关气候变化一段为小岛屿国家提供了机会,使这些国家能够在其他有关论坛、特别是在气候公约这一论坛上,寻求实现其目标。
问:秘书长先生,法新社提一个有关伊拉克的问题。你强调指出条件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你呼吁政府确保选举能够尽量由所有派别参加,在现阶段,你对这些选举的合法性关注程度如何?
秘书长:我曾经说过,选举显然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因此,选举的政治和安全背景至关重要。联合国正在向政府提供支持和建议。我们已向政府提供了选举所需的一切技术支助。因此,选举的技术准备工作非常公平而有效率,对此我们表示满意。我们希望选民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自由投票。
关于选举是否可信这一问题,我想我们要看事态的发展。我们还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我们正在做出各种努力,让尽可能多的人参加选举,当然,有人会试图阻吓,令人遗憾的是还存在暴力,不过,各方在伊拉克国内外都在做出努力,希望这些努力能够减缓这一局势。
问:谢谢你,秘书长先生。我是Joseph Guyler Delva,是路透社驻海地记者,并为加勒比通讯社工作。是的在海地,海地的太子港,也为加勒比通讯社工作。我想问你:你谈到伊拉克自由和公正选举的条件问题,但是,海地也正在准备进行选举,你当然知道那里存在各种安全问题,也存在人权问题。你在上次曾经谈到这个问题,阿里斯蒂德的同盟者以及拉瓦拉斯政党人士被投入监狱,还有民族和解问题等等。那么请问,你对迄今为止为这些选举所作安排如何评价?第二点,还请你评价一下小岛屿发展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寻求的特殊地位,以使这些国家在发展贸易方面能够获得更好的机遇。
秘书长:感谢你的提问。我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在海地确实存在困难的局面。联合国部队现在已经完全部署到位。我们有6 000名部队和警察及其他文职官员。对于安全局势我们非常关切,维和人员正在做出最大努力,改善局势,使之平静下来。当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实现自愿解除武装,收缴社会上流通的武器。
我们还鼓励政府同所有方面进行对话,实现和解。我认为,和解同国际社会和维和人员所做努力一样重要。在某些层次上,和解也许比驻扎军队更为重要,因为,如果你把每个人都动员起来,实现和解,就国家的前途达成一致意见,就选举结果是否能接受达成一致意见,那么,我们就能向前迈进。
关于小岛屿国家优惠待遇问题,可以以欧洲联盟为例,两年前,欧洲联盟决定允许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产品免税进入其市场,对这些国家真正实行开放。我希望其他地区也能照此办理。在这方面存在一些敏感性,因此,正在做出各种努力,对这一需求作出回应,同时应当懂得,大多数此类国家不管如何贫穷,也希望通过贸易摆脱贫困,而不愿意依赖施舍度日。
问〔译自法语〕:早晨好,秘书长先生,我是RFO的Claudette Desmurges,雅克·希拉克总统曾提议建立一只诸如蓝盔那样的人道主义部队来应付各种灾难,你认为如何?
秘书长〔译自法语〕:我全力支持这一提议。
问〔译自法语〕:我是第一电台和法国国际电台的Abdullahi Rali,我想就海啸向你提出一个问题。关于建立一个全球预警系统问题,已经说了很多。我们是否还应想一想这些岛屿面临着消失的危险。预防当然无可非议,但是现在海平面上升已经几乎成为定局,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保护这些岛屿,用什么办法能够保护这些岛屿。
秘书长〔译自法语〕:这是一个难题。我想首先我们应当保护地球。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尽力保护地球,因为,如果我们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控制污染,水面上升速度就会减缓。我刚刚从马尔代夫来,在那里这的确是一个现实问题。在那里,伤亡人数不多,但是,三分之一的人口遭到洪灾,一些岛屿已经无法居住。因此,这是一个切实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将寻求解决办法。这一解决办法我今天早晨还无法提供给你,不过我们将努力寻求答案。
问〔译自法语〕:秘书长先生,我是毛里求斯广播公司的记者,你在毛里求斯逗留期间会见了民间社会若干人士,他们向你提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包括非军事化和查戈斯群岛主权问题,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秘书长〔译自法语〕:我不敢确定是否听清了你的问题。
问〔译自法语〕:这是民间社会就非军事化提出的一个问题。毛里求斯想要保持对查戈斯群岛的主权。我想听一下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秘书长〔译自法语〕:实际上我没有机会讨论这个问题,对所有细节也缺乏了解,因此,我不能探讨这个问题。
问:我是路透社的Nita Ballah.我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你认为马哈茂德·阿巴斯当选,将如何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第二,在今天将要定稿的文件中,你是否觉得由于受灾,人们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同情,你是否认为这可能是亚洲海啸灾难而引起的结果?
秘书长:首先我想说,阿拉法特主席逝世后,巴勒斯坦人民处理过渡进程的方式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过渡进程相当顺利,选举也有条不紊,也许是一次准备最为充分的选举。
我们联合国同巴勒斯坦人民合作,为选举进行了一年的筹备工作。阿布·马赞--[马哈茂德·]阿巴斯先生当选,他以相当大的差额赢得了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我认为他是一个合法的领袖,是一名国际社会和以色列政府可以与之共事的领袖。
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也在加紧实施从加沙撤出的计划,我希望以色列政府能够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与新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协调实施这一计划。因此我相信我们确实有一个难得的机会,加紧和平努力,推进和平。作为四方成员之一,我可以告诉你们,四方其他所有成员也都有决心抓住这个新的机遇,确保在2005年我们能够在这一问题上获得真正进展。
关于小岛屿国家问题,我想说我感到人们确实产生了同情之心,因为人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海啸的可怕情形。人们了解到这场灾难对小岛屿国家可能产生的后果。
因此,即使那些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持有怀疑者,也不能说他们对水可能造成的破坏一无所知。我希望从这场海啸汲取的教训之一是,对小岛屿国家的需求能够有所感悟。正因为如此,人们为预警和防备系统发出强烈的呼声,我希望对这一问题能够在日本神户会议上进行认真讨论,并提出具体提案。
问:我是Independent on Sunday 的Geoffrey Lean。我报道此类会议已有三十多年,而给我的印象却是,在环境/发展领域,会议所获成果似乎逐次递减。人们似乎越来越下定决心,制造出一篇谁也不得罪的案文,而不是一篇能够带来变革的案文。与世界上各种危机相比,所获进展如同冰山一样缓慢。似乎是非一场海啸般的危机,不能引起世界的注意。秘书长先生,你是否有时觉得在原地跑步?
秘书长:有时候是有这种感觉。〔笑声〕。但有的时候取得一点成绩,获得一点成功,也会感到鼓舞,不管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社区能够有所帮助,我们的确能够感到鼓舞。
关于你提到的就案文达成一致意见这个更广泛的问题,我们有的时候也许获得的是起码的共同点。实际上,我在对会议的评论中鼓励与会者做出努力,达成谅解,形成共识,拿出一篇实实在在的案文,使与会者能够广为接受,又有决心付诸实施。有的时候你可能强行推动一个问题,形成一项争论性很强的文件,结果人们一旦离开会场,便丢在脑后。因此,有时候你也许得不到十分强硬的语言,但你可能得到一种人们能够接受的语言,对于这种语言人们愿意尝试,愿意付诸实施,这样,你就能得到一些成果。我想在这个问题上,会议秘书长也许有话要说,因为他身临其境,目睹了谈判的经过。
乔杜里:毛里求斯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过去的两天,高级别部分专门讨论了如何向前迈进,并在文件的各个部分确定了明确的实施进程。联合国系统要做的就是应对挑战,立即开始实施进程。下个星期在神户就是要落实这一任务,讨论灾害问题,然后在二月份,大会将核可毛里求斯会议成果。随后我们将编制实施路线图。
我们对文件进行展望,制定极为明确的实施目标,而且使所有伙伴都参与进来,这还是第一次。所有利益有关者:政府、民间社会、私营部门,所有各方都将携起手来,共同投入这一进程。当然,我们常说,发展的首要责任在于政府。但是,这些国家的政府十分脆弱,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正是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发挥作用,也正是在这方面毛里求斯成果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大有益处。
秘书长:我还想补充一句,这次发生灾难,世界各地慷慨解囊,鼎力相助,规模之大,令人感动。我希望能够设法抓住这一时刻,呵护这种精神,这种慷慨相助的精神,这种急人之难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也能发挥到其他危机情况之中。
我们曾经经历了各种可怕的危机,但是却没有能够得到我们需要的钱。如果能得到15%就已经很幸运了。所以,我们看到了一种新气象,我们有了新的捐助者,这些捐助者挺身而出。这些捐助者未必都是国家;公司和私营部门也都挺身而出,但最可贵的是那些为人类伙伴所遭灾难和痛苦深深打动的人们,这次灾难中,全体人类真正站起来,共同面对这一挑战。我希望我们能够将这种精神保持下去,永远保持下去。谢谢各位。
--------------------------------------------------------------------------------
发布于 2022-07-14 09:27:58 回复
发布于 2022-07-14 05:50:29 回复
发布于 2022-07-14 05:3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