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航:
如何在linkedin上搜索信息
在linkedin 页面的顶端有个搜索框,你可以展开,有直接搜索“个人”“公司”还有“群group”。
首先你先确定,你想要找什么。(个人”“公司”还有“群group”)
再次,确定关键词。产品关键,公司名字关键词等。可以用多个关键词,按个搜索过去,会有不同的效果。
然后,你要找什么样的人,比如采购,技术,财务,CEO,经理等。(purchasing,store manager, materials manager, procurement manager都是采购, 或者CEO, GENERAL MANAGER,等,,)
然后进行关键词组合,比如产品是cable,那就是CABLE PURCHASING, CABLE PURCHASING MANAGER, CABLE PROCUREMENT MANAGER, CABLE PROCUREMENT等。。自行组合你想要的。)
免费会员,只能看前面10页的人。然后你就可以connect 加人了。
同样的,你可以用来搜索GROUP. 英文版本才有group,中文版的没有group。多加group,对你找人,加人有好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以了解更多,私信我。
猎头在linkedin发邮件给我,靠不靠谱
比较靠谱,领英上找人也是要花大价钱的,小的公司一般不会用领英,直接在猎聘,智联下简历就可以了
如何找到能够帮助自己的人?
上一节我们说到,通过拓展圈子,我们可以认识到更多能给我们带来不同信息的人。
但如果你有事情立即需要解决,急于找人,现有圈子又没有合适的,这时候再去融入圈子需要一定的时间,效率就太低了。
以圈外为例,无论是我们的一些核心能力课程也好,还有商业思维课程也好,都会通过和老师合作的方式开发课程。
像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和老师进行联系呢?
像前面提到的这些,有明确的短期目的、需要直接找到人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情况,通常可以通过澄清需求、搜寻对象、初步接触这三个步骤主动出击。
第一步,我们要澄清自己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在行动之前,没有把问题澄清清楚,会导致最后结果与预期不符。
比如前面提到的,要找老师来做课程,这时可以从哪方面入手来澄清呢?
这时候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
如果只是很模糊地说需要找人,会耗费大量时间在人员挑选上,比如你在一家创业公司,大家都忙得焦头烂额,这时候就会急需要人来帮忙,但往往没有想清楚,是希望找来的人能够具体完成什么事情,导致找来的人没法跟现有团队协同。
所以就需要先澄清,我们为什么而找,想要达成什么效果。
还是以圈外找合作老师为例,我们会先对课程选题进行调研,明确课程的方向、面向什么群体、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用什么样的资源来达成。
比如我们现在需要做一个沟通类课程,通过调研我们明确了课程的方向,是在关键时刻进行谈判和沟通,而不是演讲或者情商领域的,那么这就确定了我们需要对方是能够开发谈判主题课程的人。
当明确了找来的人要完成什么,但是如果对要找的人标准不清晰,也会陷入无效努力。
比如我们找老师,懂得谈判的人也很多,是找谈判专家、讲谈判课程的培训师还是一些KOL? 由于我们做的是追求方法论和练习效果的教育类课程, 而不是着重见识类的知识付费课程,所以要找的人,需要真正擅长沟通、有做过同类课程经验的老师,而不一定是本身要带流量的。
换个场景,找工作也是一样,如果你是打算未来转行做咨询,想要对咨询行业有个基本了解,那么找工作3年以上的咨询顾问就比较合适,如果你找的人工作时间太短,对行业就没有全面的认识,或者如果你找的是咨询公司的HR,那么对具体工作可能也没那么了解。
所以需要给我们要找的人,描绘一个清晰的画像,这时同样可以继续通过提问来进一步澄清,包括:
当我们通过这两个问题把自己的需求进行澄清,才可以准确地进行下一步,找到自己想要找的人。
第二步,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确定下来的画像,在各个渠道进行搜寻。
比较常见的渠道包括两类,
知乎 ——是一个网络问答社区,当我们在知乎上面找人的时候,就可以针对问题的回答进行搜索。
以我们找高难度沟通这个主题相关的老师为例,我们可以去到知乎上面搜一些沟通谈判的话题,在回答赞数高的人里面,看看哪些人回答是质量比较高的,再看看对方的背景是否合适。
同时还可以留意对方在知乎上面有没有发表文章或者直播课程,更直观地了解到对方是否适合。如果合适的话,就可以直接私信联系。我曾经在知乎上成功找到过员工、合作老师还有同行。具体怎么聊,我等下再说。
微博 ——可以说是个大型的公共通讯录,但因为严肃内容不多,所以你很难像知乎那样通过搜索内容来甄别目标对象。这时候,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利用“找人“的功能时,利用标签来进行搜索,比如搜索 “商业谈判” 标签,而且利用筛选功能,只显示个人认证类型的用户,提高我们搜索的效率;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谈判专家的名字,也可以搜索关键词来找到他。
在行 ——是一个能够帮助你直接链接到各个领域中专业人士的平台。平台上的专家都会展示出自己的履历和擅长解决的问题,好处在于大部分时候,你邀约对方都会被同意,只是你需要支付一定费用,不过,这也算是用金钱置换资源的一个方式。
当然,这里也有一些技巧。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曾经想找一个老师合作课程,他在在行上面有开行家账号,但我不确定他是否有意愿,如果我约了他,但是他完全没意愿,花钱是小事,时间成本太高,所以我会直接在见面申请上面写我的目的,如果对方没有兴趣就可以不接。
顺便说一下,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反向,我当时想要创业,打算认识创业者,所以在在行上面开过行家账号,主题设置为“如何激励团队”,这是创业者很大的痛点,所以不少人就来主动约我,通过这个方式我也认识了不少人。
脉脉 ——是国内的职场社交平台的代表,主要是以互联网、金融、服务业为主。
在这个平台上需要你先有一定的人脉积累或者导入自己的通讯录,然后通过二度人脉或者三度人脉,才能触达到更多的人。
举个例子来说,你有200个朋友,每个朋友又有200个朋友,那么你就会有4万个潜在的朋友,如果你发现自己朋友的朋友是自己需要的人,那么马上可以让朋友来帮你引荐。
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的朋友都有什么朋友,如果你的朋友注册并授权了通讯录功能,通过这个工具可以看到。
领英——是国外的职场社交平台代表,主要可以在上面链接到外国人、外企员工、海归等等。
同样的, 领英上面也需要通过一定的人脉基础才能链接到更多的人,这时候可以找到领英上面的节点,一般我们会称为Lion (LinkedInOpenNetworker),也就是那些喜欢加大量好友的人, 他们通常有3000-10000个好友, 添加几位这类好友,你就会发现你拥有了大量的二度人脉。
当然,拥有了这些潜在的“勾搭“对象之后,你也需要有所筛选,毕竟转化率很重要,转化率10%和20%看起来差别不大,但你付出的时间是两倍。如何筛选呢?
可以挑选一些与我们有较多共同点的人,比如我是南京大学毕业的,那么加好友的时候有意地挑选同样是南京大学毕业的人,对方看到是校友就更有可能通过了。
第三步,我们确定了一位或者多位适合的人选,就可以进行初步接触啦。
你可以先想象一下,你希望一个人和你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怎么打招呼?
嗯,发红包不错。
其他方法呢?
先说一个我经常遇到的情况,很多人刚加上我,就马上开始问问题,有一次收到的问题是"圈圈,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还有一次是"圈圈,我很迷茫,你能教教我吗?“你可以想象一下,刚加上微信就收到这样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感觉。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更好地接触对方呢?
具体可以通过了解对方、表明来意、澄清价值这三个方面来完成初次沟通。
首先,在正式开始沟通之前,要充分了解对方,做好功课。
一般需要了解两种信息,对方的背景和近期的动态,这些都可以从对方在公开平台的信息去了解,像知乎、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文章。
比如当我在做咨询的时候,每次去给客户推方案之前,我都通过在各大平台了解对方的信息,像是对方曾经在哪个公司工作、发布过哪些领域的文章、接受过什么采访等等。
举个例子,你发现对方是在华为工作过好几年的,而且写文章比较认可老东家,那么就知道对方会比较认同奋斗文化,知道对方大概的处事风格后,就可以提前判断,如何更容易获得认同。
再比如我们在和老师合作之前,会充分了解老师的需求,留意老师发布过的信息,比如经常发观点文章,那么很可能是对打造个人品牌感兴趣,在谈合作的时候就可以抛出这个价值点。
其次,在正式接触的一开始,要主动地进行自我介绍,并表明来意。
这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来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这里举两个例子帮助你理解,其他的场景也是同样的原则:
如果你是使用上面知乎、微博的私信联系对方,建议把字数尽量控制在100字以内。
比如我们课程团队的同事在微博私信上联系老师的时候,会先说出自己的职业头衔、自己的名字、以及简单说来意:“XX老师您好,我是圈外同学的课程产品经理,我的名字是XX,最近我们有一门沟通类的线上课程,想和老师您洽谈合作,不知是否方便。望答复。”
如果你和对方初次接触的场景是微信好友申请,那么就需要用更简洁的内容来自我介绍以及说明来意,加好友申请的时候,一般需要说明职业、名字和来意,用关键词即可。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是我接受到的好友申请中,大概有80%的人都做不到。
并且联系上之后,在一开始对话的时候,可以通过了解到的信息,从中找到一些你们之间的共同点,进行简单表明,比如:共同的爱好、同个学校毕业、有共同认识的人等等,以此拉近彼此的距离。
最后,在和对方沟通的过程中,澄清你个人或者这件事对他有什么价值,还是之前说的那个道理,弱联系人是由价值连在一起的。
还是以找老师为例,有一次我们跟一位老师谈合作,才刚刚提到希望合作制作线上课程,对方就表示自己对知识付费比较反感,所以不考虑了。
这时我们马上澄清"圈外是做在线教育而不是知识付费,我们的课程不仅有知识点的学习还配套题目来帮助学员输出,而且还会有学习活动和助教团队来帮助学员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果您有意将自己的所学输出为课程,我们可以配合一起合作。对于合作,我们可以为您提供的价值主要有两点:
在听完这段话之后,老师发现这件事是和自己的价值观相符的,而且有价值,经过进一步沟通协商,最终达成了合作。
当然,这三个步骤在具体使用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来进行调整。
比如你是通过E-mail和对方进行初次接触, 那么就需要在正文中将自我介绍、自己的来意以及自己或事件的价值同时表达清晰,而不是先介绍自己,再互动说明价值等等。
圈外商科学习笔记
微信里面的领英是干什么的?
领英(LinkedIn)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是一家面向商业客户的社交网络(SNS),LinkedIn中文名是邻客音。
领英(LinkedIn)成立于2002年12月并于2003年启动,于2011年5月20日在美上市,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
网站的目的是让注册用户维护他们在商业交往中认识并信任的联系人,俗称“人脉”。用户可以邀请他认识的人成为“关系”(Connections)圈的人。
现在用户数量已达2亿,平均每一秒钟都有一个新会员的加入,美国本土的用户人数已经下降到只占38%。LinkedIn简体中文版网站正式上线,并宣布中文名为“领英”。
扩招资料:
领英(LinkedIn)有三大不同的服务和产品,即为:
1、职业身份
职业身份呈现为个人档案。LinkedIn平台可以便捷地制作、管理、分享在线职业档案,全面展现职场中的自己。完善的个人档案是成功求职、开展职业社交的敲门砖。
2、知识洞察
关注行业信息、汲取人物观点、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分享商业洞察。在飞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把握市场脉动,获取知识见解,是保持职业竞争力的基础。
3、商业机会
在领英寻找同学、同事、合作伙伴,搜索职位、公司信息,挖掘无限机遇。建立并拓展人脉网络,掌握行业资讯,让机会主动与你相连,助你开发职业潜力。
发布于 2022-10-10 22:12:04 回复
发布于 2022-10-10 11:24:33 回复
发布于 2022-10-10 17:46: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