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航:
数据库防火墙是什么?
数据库防火墙(简称:DCAP-DF)是以攻击防护和敏感数据保护为核心的专业级数据库安全防护设备。DCAP-DF主要部署在业务应用侧数据库防黑客,用于防止外部黑客的数据库入侵行为。DCAP-DF采用全面的数据库通讯协议解析数据库防黑客,通过 SQL协议分析数据库防黑客,和SQL注入特征抽象技术数据库防黑客,能快速有效的捕获SQL注入的行为特征数据库防黑客,根据预定的SQL白名单策略决定让合法的 SQL 操作通过执行,对符合SQL注入特征的可疑的非法违规操作进行阻断,从而形成一个数据库的外围防御圈, 真正做到SQL 危险操作的主动预防、实时审计。
1.1 保障核心数据库的安全
DCAP-DF可帮助用户及时发现针对数据库的各类攻击行为和安全隐患,包括利用数据库漏洞进行攻击、利用应用程序进行SQL输入攻击等,有效保障数据库及核心数据安全。同时,灵活、便利的策略定制可提升对于数据库访问的可控度。
1.2 可视化风险监控大屏展示
支持对注入攻击、漏洞攻击、敏感数据访问、系统运行、流量等各类风险及指标进行全方位监控,并内置分析算法,对各类指标项进行集中展示,用户通过肉眼即可直观感知到数据库当前的安全状态、运行状态,一旦有异常,用户可根据大屏进行问题的快速定位,处理更高效。
1.3 满足合规/审计要求
内置各类合规性报表,用户可自主选择行业及法律法规报表,简化合规/审计工作。
数据库安全的防护手段
Xsecure产品系列实现对数据库的全方位防护 ,需要覆盖数据库的事前、事中、事后安全;覆盖数据库应用安全、维护安全、使用安全和存储安全;是最全面的数据库防泄露产品。 数据库漏洞扫描系统Xsecure-DBScan ,是一款帮助用户对当前的数据库系统进行自动化安全评估的专业软件,能有效暴露当前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问题,提供对数据库的安全状况进行持续化监控,帮助用户保持数据库的安全健康状态。
发现外部黑客攻击漏洞,防止外部攻击:实现非授权的从外到内的检测;模拟黑客使用的漏洞发现技术,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对目标数据库的安全性作深入的探测分析;收集外部人员可以利用的数据库漏洞的详细信息。分析内部不安全配置,防止越权访问:通过只读账户,实现由内到外的检测;提供现有数据的漏洞透视图和数据库配置安全评估;避免内外部的非授权访问。
监控数据库安全状况,防止数据库安全状况恶化:对于数据库建立安全基线,对数据库进行定期扫描,对所有安全状况发生的变化进行报告和分析。 操作系统中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是文件,而数据库支持的应用要求更为精细。通常比较完整的数据库对数据安全性采取以下措施:
(1)将数据库中需要保护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隔。
(2)采用授权规则,如账户、口令和权限控制等访问控制方法。
(3)对数据进行加密后存储于数据库。 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数据库系统能尽快恢复数据库系统运行时出现的故障,可能是物理上或是逻辑上的错误。比如对系统的误操作造成的数据错误等。
数据库防火墙应用场景有哪些?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互联网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库作为业务平台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关键数据,逐步成为各个单位安全中最具有战略性的资产。然而数据库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来自外部入侵,还有内部高危操作以及应用违规操作等,所以对数据库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本文将讲述数据库的铠甲工具数据库防火墙的应用场景。
数据库防火墙的应用场景
场景一:数据库没有进行漏洞升级或者补丁更新不及时
由于数据库补丁更新周期较长,不能及时修复;而且补丁覆盖范围较小,需要补丁的漏洞太多;同时用户会考虑到打补丁占用大量资源,很可能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所以会出现用户数据库没有进行漏洞升级或者补丁更新不及时,则数据库漏洞呈暴露状态,此时黑客可利用数据库自身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入侵,实现越权、托库等,因此,数据库防火墙引入了数据库虚拟补丁技术,将数据库防火墙串联在数据库服务器前端,通过收集并处理CVE报出的各类数据库漏洞,在数据库防火墙层面拦截对于数据库漏洞的攻击行为。帮助用户简便、及时、高效的完成数据库漏洞防护工作,很好的抵御外部入侵。
场景二:对拥有数据库直接访问权的内部工作人员无法管控
内部工作人员DBA、第三方测试、开发等人员的行为存在着很大风险,超级管理员用户操作难以管理,并且存在多人公用一个帐号,责任难以分清;DBA等运维人员的误操作、违规操作、越权操作等行为均影响着业务系统数据库的安全运行。通过数据库防火墙建立比数据库系统更详细的权限控制,控制权限细粒到用户、操作语句、操作对象、操作时间等;另外在控制操作中增加对不带条件的删除、修改等高危操作的阻断;对于返回行数和影响行数实现精确控制,增强对用户的细粒度控制。数据库防火墙可限制系统表和敏感对象表的访问权限,限制高危操作,以避免大规模的数据损失。
场景三:非授权人员通过应用系统非法登录数据库难以阻断
业务操作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通过应用系统非法登录数据库,并执行违规操作篡改或盗取敏感数据。对于此类操作数据库防火墙可捕获应用账号和应用登录信息,结合风险行为管控机制,实现应用关联防护,通过精细化、细粒度的数据库登录控制,防止绕过应用系统的非法登录,满足细粒度的准入控制需求,阻断非法的应用登录和操作行为,防止非授权人员篡改或盗取敏感数据,保证应用访问合规。
如何进行数据安全防护,避免黑客攻击呢?
避免黑客攻击可以使用安华金和数据库安全防护系统,因为产品可以提供数据库漏洞攻击防护能力和虚拟补丁,捕获和阻断漏洞攻击行为,避免利用应用系统漏洞的注入攻击和以Web应用服务器为媒介的数据库自身漏洞攻击和入侵。有效拦截黑客攻击。
如何确保数据安全?
1.数据脱敏
数据脱敏是保证数据安全的最基本的手段,脱敏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就是使用可逆加密算法,对入仓每一个敏感字段都需要加密。比如手机号,邮箱,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
2.数据权限控制
需要开发一套完善的数据权限控制体系,最好是能做到字段级别,有些表无关人员是不需要查询的,所以不需要任何权限,有些表部分人需要查询,除数据工程师外,其他人均需要通过OA流程进行权限审批,需要查看哪些表的哪些字段,为什么需要这个权限等信息都需要审批存档。
3.程序检查
有些字段明显是敏感数据,比如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但是业务库并没有加密,而且从字段名来看,也很难看出是敏感信息,所以抽取到数据仓库后需要使用程序去统一检测是否有敏感数据,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让对应负责人去确认是否真的是敏感字段,是否需要加密等。
4.流程化操作
流程化主要是体现在公司内部取数或者外部项目数据同步,取数的时候如果数据量很大或者包含了敏感信息,是需要提OA 审批流程的,让大家知道谁要取这些数据,取这些数据的意义在哪,出了问题可以回溯,快速定位到责任人。开发外部项目的时候,不同公司之间的数据同步,是需要由甲方出具同意书的,否则的话风险太大。
5.敏感SQL实时审查及操作日志分析
及时发现敏感sql的执行并询问责任人,事后分析操作日志,查出有问题的操作。
6.部门重视数据安全
把数据安全当做一项KPI去考核,让大家积极的参与到数据安全管理当中去。
发布于 2022-07-13 21:49:29 回复
发布于 2022-07-13 18:45:47 回复
发布于 2022-07-14 03:22:46 回复
发布于 2022-07-14 02:27:45 回复
发布于 2022-07-14 04:34:21 回复